君不见鞲上鹰,一饱即飞掣!
焉能作堂上燕,衔泥附炎热。
野人旷荡无靦颜,岂可久在王侯间。
未试囊中餐玉法,明朝且入蓝田山。
去矣行。唐代。杜甫。 君不见鞲上鹰,一饱即飞掣!焉能作堂上燕,衔泥附炎热。野人旷荡无靦颜,岂可久在王侯间。未试囊中餐玉法,明朝且入蓝田山。
先生,你不见那放鹰人臂套上的鹰, 一旦吃饱后就迅速飞去。
怎么能作那厅堂上的燕子, 只知衔泥为自己筑巢去依附时贵的权势之家。
我这个人生性心胸开阔不受约束,缺少一副厚脸皮, 怎么可以久处在王侯权贵之中呢?
我没有尝试过从盛物的袋子里取出美玉而服食之的方法,明天暂且进入蓝田山去试一试吧。
鞲:放鹰人所著的臂衣。飞掣:犹飞去。
燕:比喻小人。
靦颜:犹厚颜。
蓝田:山名,在长安东南三十里,出玉。
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(755年)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参军以后不久所作。杜甫“在率府,数上赋颂,不蒙采录。欲辞职去,作《去矣行》”。
参考资料: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52-53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杜甫。 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过故洛阳城。宋代。司马光。 四合连山缭绕青,三川滉漾素波明。春风不识兴亡意,草色年年满故城。
葛岭。清代。朱方蔼。 言访神仙宅,攀藤石磴闲。泉声春雨涧,人影夕阳山。丹灶久岑寂,白云空往还。劳劳尘土梦,愧我几时闲。
都益处欢宴赠同筵诸子丁卯。近现代。常燕生。 薄海惊涛播战尘,并时洗刷待何人。只今岳岳朱楼宴,尽是堂堂赤县身。他日乾坤系诸子,古来勋伐出天民。戎贪胡诈终归败,此事关头要细论。
春日赐金园间居即事。清代。张廷玉。 溪流曲曲绕柴门,石作屏风树作垣。每与野人临水坐,梅花香里话君恩。
题蒋亿极目楼。宋代。洪迈。 楼下高低万井烟,楼头极目思悠然。山围风景无余地,户接星河不尽天。闽岭百重通北路,楚江千里系东船。客星先自留连在,惭愧郎官叶县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