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说湘川路,年年古木多。猿啼巫峡夜,月照洞庭波。
穷海人还去,孤城雁与过。青山不同赏,来往自蹉跎。
送友人(一作送友人南游)。唐代。李端。 闻说湘川路,年年古木多。猿啼巫峡夜,月照洞庭波。穷海人还去,孤城雁与过。青山不同赏,来往自蹉跎。
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 ...
李端。 李端(约743-782?),字正已,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少居庐山,师诗僧皎然。大历五年进士。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杭州司马。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,自号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诗集》三卷。其诗多为应酬之作,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,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,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,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辈较轻,但诗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听筝》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。
水龙吟 戊申灯夕,云间城中作。元代。邵亨贞。 兵余重见元宵,浅寒收雨东风起。城门傍晚,金吾传令,遍张灯市。报道而今,依然放夜,纵人游戏。望愔愔巷陌,星毬散乱,经行处、无歌吹。太守传呼迢递,谩留连、通宵沈醉。香车宝马,火蛾面茧,是谁能记。-犹有儿童,等闲来问,承平遗事。奈无情野老,闻灯懒看,闭门寻睡。
梁宣王挽词三首。唐代。宋之问。 贵藩尧母族,外戚汉家亲。业重兴王际,功高复辟辰。爱贤唯报国,乐善不防身。今日衣冠送,空伤置醴人。金精何日闭,玉匣此时开。东望连吾子,南瞻近帝台。地形龟食报,坟土燕衔来。可叹虞歌夕,纷纷骑吹回。像设千年在,平生万事违。彩旌翻葆吹,圭翣奠灵衣。垄日寒无影,郊云冻不飞。君王留此地,驷马欲何归。
东蒙秋日。清代。程云。 九日易为风,凄其远望同。碧山分雪白,黄叶变霜红。客梦初闻雁,乡心久忆菘。祇今将改岁,何以谢东蒙。
同周车驾邵宪副宴马大参旧署。明代。黎崇敕。 南旺山河是旧游,相逢何幸此登楼。孤台远带千峰色,一水中分两地流。石畔葵榴侵客袂,门前杨柳系仙舟。明朝又趁南池胜,李杜遗文好更求。
公娼行。。洪繻。 华人以娼为败风,东人以娼作奉公。王家徵税夜夜同,公娼厅事明灯红。插花盈头发一蓬,花布裹身舞氋氃。贴腰作褥系腰后,人各一端摇玲珑。比目交颈记点钟,无遮、无碍雌与雄。从此烟花添故事,不须羞涩如吴侬。